首页 > 都市言情 > 这个大宋不一样 > 第322章 清君侧(完本)

第322章 清君侧(完本)(1/2)

目录

天圣七年,西域反馈的消息令李献大悦。

西域诸多势力在听闻李献灭了凶残的李氏后,都派出使者来试探李献的态度和虚实。

看了镇远军的操演,再看看那广袤无垠的田地,使者们暗自嘀咕。

“比之李氏强大了许多。”

“我等当如何?”

李献展露了友好的姿态,但话却格外强硬。

“西域本是汉唐故土,过去是,今日是,明日,也必须是!”

他看着使者们,“我把和平亲手递给了你们,希望收获善意。”

使者们各自回去,没想到狄青率军紧随其后,来了个突袭。

这一战,打的西域诸国措手不及,不过三个月,西域回归。

这一战,让狄青成就了名将之名。

深秋。

今年的收成不错,伴随着捷报一起来的是缴获了许多钱财的好消息,让文彦博和韩琦等人欢喜不已。

“汉臣搜刮果然是一把好手。”文彦博夸赞着自己的师兄。

韩琦却突然一怔。

“怎地?”文彦博收拢手头的文书。

“虽说我对武人改观数年,可往往心中依旧会有些隔阂,可就在先前,我却是由衷为汉臣感到高兴。”

韩琦觉得这个变化不可思议。

“什么感觉?”文彦博问道。

“很轻松,仿佛释然了什么。”

“继续!”

李献从里间出来,他得去看看两个孩子。

老太太如今越活越年轻,见他回来了嗔怪,“你这当爹的把孩子丢下不管,回头小心孩子忘了你。”

李献怕她联想到赵祯,便笑道:“他们若是敢,棍棒收拾。”

“伱敢?”老太太瞪眼。

“不敢。”李献故作害怕状。

“闺女是爹娘的小袄啊!”李献抱起孩子,孩子冲着他吐了个泡泡。

“巨子!”

王余在门外。

“有事?”

“是。”

李献出去。

文彦博和韩琦都来了,面色凝重。

“且等等。”李献回身交代了一番,然后才出了家门。

“说吧!”

文彦博说道:“汴京的消息,大名府民乱越演越烈,竟有席卷周边之势。另外,乱民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说是要攻破汴京,擒获王曾处死。”

“清君侧?”李献莞尔,但一双眸子却格外深沉,“官家那边如何?”

“官家与群臣的关系越发僵硬了。不过,他依旧在坚持。”文彦博说道:“难得的坚持。”

韩琦说道:“弟子看官家是骑虎难下。若此刻示弱,群臣会反攻倒算。到时候帝王威权荡然无存。”

“你二人都没说一事,我在西北用墨家的治国之道打下了一片疆域,如今镇远城蒸蒸日上,相形之下,王曾弄的新政却黯然无光。他是帝王,自然不肯低头。”李献叹道:“何苦来哉。”

“弟子就怕出事。”文彦博认真的道:“巨子,咱们的人试探了一番那些乱民,发现里面不少文人在主持。”

“文人谋反是不成的,不过……”李献想了想,“想来各地都有人遥相呼应吧?”

“是,各地都有些动静,地方豪族与官吏联手,各条新政大多搁置了,且那些人还在叫苦,说新政害民,新政误国。”

“所谓的民,不是百姓,而是地方豪族。”韩琦冷笑,但旋即想到了自家。

韩氏最近来信,抱怨官家和王曾下手太狠,家中去年的收益骤降三成。

李献去见老太太。

“汴京不妙。”

李献把情况告知了太后。

“老身就知晓此事不成,不过,他却令老身颇为意外。”太后抱着李献的大女儿,“他竟不肯低头。”

二人都知晓是为何。

“他若是不低头,就怕会发生些不忍言之事。”李献目光炯炯。

太后抬头,“你可会坐视?”

李献大步出去。

“召回狄青!”

是夜,他独自一人在河边漫步。

大宋的局势演变到今日,他起到的作用最大。

庆历新政不过一年便人亡政息,彼时赵祯雄心勃勃,但遭遇打击后很快就退缩了。

可这一世的赵祯经过他的熏陶,对大宋危机认知的更为深刻。他深知若是一切不变的后果。

加之被李献在西北的成功刺激的骑虎难下,赵祯这才硬挺到了今日。

“不容易啊!”李献不知是赞美还是责怪。

若是坐视会发生些什么?

赵祯低头的可能性最大。

和庆历新政不同的是,赵祯此次坚挺的时间太长了,和群臣的矛盾也积累的过深。

一旦他低头,随之而来的便是士大夫们的势力空前强大。

赵祯应当是看到了这一点,故而在发现骑虎难下后,也不肯退让。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赵祯坚持的时间越久,后果就越严重。

“我该怎么办?”

李献负手站在河边,月色下仰头看着苍穹银河。

星河灿烂,令人神清气爽。

丢下大宋,李献随后可攻伐北辽和吐蕃。大局定下后,再向西边发展。如此,二十年后,他能在大宋周围弄出一个空前绝后的势力。

“国安兄!”

李献猛地回身。

可赵祯却不在。

那个少年当年曾仰头看着他,眼中皆是信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