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无奈退去,兵临城下(2/2)
他策马过去,在马背上拱手,“甲胄在身,恕末将不能全礼。”
李献淡淡的道:“我率军攻打西贼,廷州军若是助战也就罢了,却趁着我军与西贼厮杀时攻打绥州,这是想作甚?”
郭林说道:“末将是奉命而来。”
“回去告诉他们,把爪子收回去。”李献说道。
“定远侯,末将……”郭林苦笑。
回去他没法交差,而且他自己也不甘心。
攻打了许久撤军,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一个念头浮上心头,为何担心军心士气受影响?
绥州一下,廷州就彻底安全了,廷州守军的任务也从防备西贼变成了维持治安。
那么,老夫在担心什么?
郭林看着李献身后的大军,暗自叹息。
“回吧!”李献说道。
郭林犹豫了一下,看着李献身后的将领目光炯炯盯着自己,甚至有人不怀好意的打量自己的麾下。
“罢了!”郭林盘算了一番,“如此末将告退。”
他回去一说,引发了许多不满。
“咱们打生打死了许久,他一来便捡便宜。”
“攻打西贼什么时候成了镇远军的特权了?难道我廷州军不能?”
“他这是恃强凌弱!”
郭林骂道:“你也知晓咱们弱?还折腾个什么?回去!”
至于回去后如何,他认命了。
最好把自己赶到别处去……廷州安全了,对于武将来说,就是养老地。养老好说,可在文官的眼皮子底下养老,那滋味太难受。郭林宁可去北方防备北辽人。
宋军开始撤离,因为大营在后面,他们需要绕过镇远军。
双方保持着距离,甚至有些戒备心态。
“可怜,回去怕是要被处置了。”赵思聪叹道,“那些狗屎文人,就喜欢羞辱武人。”
潘三说道:“哥,武人在他们的眼中就是贼,不打就算是不错了。”
“既当贼防,又要他们出力,这不是毛病吗?”赵思聪的曾祖赵普便打压武人的见证者。
“哎!”潘三叹息,然后笑嘻嘻的道:“还是跟着巨子好,没人打压咱们。、”
“那你还想回汴京?”赵思聪问道。
“哎!”潘三挠头,“说实话,哥,我真不想回汴京,可家里父母都在,若是身边没个人,我也不放心。”
“接过来。”赵思聪说道:“我来想法子。”
“多谢了哥。”潘三真的很感激,但却摇头拒绝,“上次我写信回去劝说,可家父却断然拒绝,说他生在汴京,便要死在汴京。”
故土难离说的便是习惯。
生于斯长于斯,最终死在这里,这便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兴许平平淡淡,但也心满意足。
不是所有人都有远大志向,即便有,在现实面前也会很快烟消云散。
宋军撤离,镇远军开拔。
“戒备!”城头贺源喊道。
声音很无力,他看看左右,守军神色各异,有人惊惧,有人木然……就是没有人狰狞。
“将军,银州没了。咱们成了孤军。”刘希低声道:“兴州此刻就算是来援也来不及了。”
“城中不缺粮草。”贺源冷哼一声。
“可将士们却缺必胜的信念。”
“伱想投敌?”贺源盯着刘希。
刘希苦笑,“末将深受大王恩典,怎会投敌?不过末将却有些茫然,当下这个局面当如何?”
“坚守不出。”贺源坚定的道:“大王必然会出兵,否则……大夏半壁江山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可从兴州到绥州太远。”
“只需围攻镇远城,难道李献能坐视自己的老巢被毁?”
“是。”刘希低头,掩饰住眼中的绝望。
镇远军缓缓接近,城头弓箭手探头,但很快镇远军在射程外止步。
“招降!”
李献吩咐道。
将士们用刀背敲击着盾牌喊道:“降不降?”
城头寂然。
“降不降?”
城头的气氛越发沉寂了。
廷州宋军攻打数日,守军死伤惨重,如今面对更为强大的,据闻有雷霆在手的镇远军,绥州还能坚守多久?
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盘旋不去。
信心就如同是退潮时的潮水,飞快散去。
“降不降?”
最后一声后,镇远军回撤扎营。
“骑兵封锁四门。”李献吩咐道:“不过不必看的太紧。”
敌军就算是小股人马逃出来也无处可去,左侧是廷州,正在缓缓撤军的郭林想来很乐意建功。右侧是银州,戍守的镇远军会把他们视为功劳。
往前是镇远军大营。
城头有人喊道:“我愿降!”
“杀了!”
刀光闪过,夕阳和血光一起映红了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