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拜年,又出风头(1/2)
沈家人的新衣服都是沈大嫂和沈二嫂手工做的。
他们在绣坊干活儿,现在的技术早就炉火纯青了。
加上用的布料还不错,新年的衣服比平时穿的好看太多了。
一家人都换上新衣新鞋,精神状态都立马不一样了,威风又气派。
应了那句话,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平日里沈家人的穿着朴素,虽然家里有钱,看起来也和别的乡下人没区别。
现在稍微穿上好点儿的衣服,人一打扮,气质立刻就不一样了。
新年第一天,基本都是亲戚之间的走动,互相拜年,好不热闹。
第二天,按习俗是媳妇回娘家的,可是沈大嫂沈二嫂和沈三嫂的娘家人都杳无音信。
遭遇战乱,逃难出来,也不知娘家人是死是活。
人都联系不上,更别说拜年了。
他们这些人能活下来,都是承蒙顾清芸的庇护。
多少人都死在了逃荒路上。
虽然现在他们在锦州这边的日子过得很好,可沈家的几个嫂嫂还是会时常挂念家里父母亲人是否安好。
当然,他们也都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就算侥幸不死,也得脱层皮,想过的多好,基本不可能。
娘家人找不到,连个音信都没,年初二这边,几个嫂嫂也不能走动拜年,都在家闲聊拉呱。
第三日,沈晏和沈三郎结伴,两人都带着家眷,去给柳先生和书院的另一个先生拜年。
两人过去的时候,也没给各自的老师送特别贵重的礼物。
沈三郎拿了些家里的腊肉,风干鸡,还有一些鸡蛋。
沈晏在顾清芸的建议之下,也拿了些腊肉腊肠,顺便还给柳先生捎带了一坛子好酒。
这酒和和市面上卖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年代的酒都是低度的,因为酿酒技术有限。
顾清芸让沈晏送的酒,是空间里储存的上好的茅台酒。
酒香醇厚,度数高,柳先生喝了肯定会喜欢上。
说到酿酒的事,顾清芸灵机一动,往后在村里可以再开设一个酒坊。
这时候的提纯技术有限,酿酒技术也比后世落后很多。
所以这个时代的酒无论是味道还是纯度都远不如后世。
如果将后世的酿酒技术搬来这个时代,生产出来的酒肯定能热卖。
几人一道,赶着马车,没多久就到了锦州城。
沈晏去的是柳先生家里,沈三郎去的则是另一个老师家中。
此时,蓝云轩也正好来柳先生家里拜年。
作为学生,給老师拜年是必须的,这年代对尊师重道非常看重。
今日来给柳先生拜年的学生很多,一个个提的礼物还都挺贵重的。
沈晏送的礼物显得有点寒酸。
不过偏偏就是沈晏送的寒酸礼品,柳先生最是喜欢。
沈晏送的酒着实不一般,隔着酒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味。
酒香四溢,还没喝就觉得味道肯定不会差。
柳先生冲沈晏询问,“沈晏,你这酒是从哪里弄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