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村子里被分来了难民(1/2)
于是第二天,顾清芸就去了锦州城,张贴告示开始招厨子。
顾清芸这次过去的时候,带着谢怜儿一起。
既然打算重用谢怜儿,现在开始就得让她管事了。
招厨师方面,也得让她过过眼。
谢怜儿没想到顾清芸这么快就让她上手了,心情非常激动。
“芸小姐,我来赶马车吧。”
谢怜儿说着,主动将赶马车的活儿接过来。
这倒是省了顾清芸的事儿。
谢怜儿马车赶的很稳当,这些小活跟前主子学的驾轻就熟。
两人赶着马车,没一会就到了锦州府城。
他们这次过来时候,锦州城外涌现出大量难民,浩浩荡荡的,估计有上千人。
沈赵村的村民们只是先这些人一步来到锦州安顿下来,听说在他们之后,来锦州的难民是越来越多了。
鄞州以北都是战乱,老百姓只能逃往和平的地方。
鄞州那边也是人满为患,听说帝都那边也已经人满为患,不再接受普通百姓。
除了富商贵人,那些无处可去的穷苦人,只能选择来锦州。
难民们纷纷涌来锦州,这段时间,锦州每天都得接收很多难民,这几天接收的尤其多。
虽说锦州地广人稀,来者不拒,但难民的数量还是超出了晋王的预期。
若是大周国的百姓再继续源源不断涌来锦州城,他们这边怕也是接收不下了。
官府这边短时间之内无法安顿好这么多人,以至锦州城外聚集着大量无处可去的民众。
看着这些一路逃难而来,看上去凄惨无比的难民,顾清芸的心中生出几分同情。
战争中最苦的永远是底层百姓。
亲自经历了,顾清芸才知道,后世的和平有多难得。
进了城,顾清芸直接张贴起招大厨的告示。
现在来逃难来锦州的百姓很多,找活儿干的人也多。
官府没办法养活这么多难民,大家只能自力更生。
顾清芸招工的告示一贴出来,本来她只招四个厨子,结果过来应聘的有四十个。
来应聘的人多,也是好事,顾清芸选择的空间就更大了。
顾清芸让这些来应聘的人每人做几道自己的拿手菜,然后她试吃一下味道,做出选择。
除了手艺,厨子干活的麻溜程度,还有人品素质都是考核点。
这些厨子们为了得到这份工钱待遇都不错的工作,一个个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顾清芸除了自己品尝,还找来张翠和谢怜儿一块儿品尝打分。
张翠本身家里就是做酒楼生意的,对于菜品的口味判断很专业。
加上张翠本身是锦州人,更了解锦州这边的大众口味。
既然是在锦州开酒楼,肯定得顺应锦州这边人的喜好,才能将酒店经营好。
张翠也乐意帮这个忙。
毕竟她还指望顾清芸将酒楼经营好,给自己“报仇”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