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堵车(求订阅,求支持)(2/2)
房玄龄上前一步,说道:“陛下!长安境内劳役已经最大程度征调,家家户户成年男丁都已经去修河堤,此时已经无劳役可调。”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他对此早有所知,此时只不过是抱着最后一份希望,禁不住又问一句而已。
“辅机!十二卫还有多少人能用。”李二陛下又问道。
长孙无忌苦笑一声,说道:“陛下!十二卫留守长安的已经全部上了河堤。”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看了一眼眉头紧紧蹙起的李二陛下,最终还是没有将此时唯一的办法说出来。
房玄龄看着长孙无忌欲言又止的样子,自然不会冒着被李二陛下猜忌的风险,替他说出那句话。
房玄龄最后目光落在同样皱眉沉思的楚泽身上,心想这小子也贼的很,肯定也不会说出那句话。
驻守长安的大军有十万,前期修建河堤已经动用了五万,如今还剩下五万禁军。
包括楚泽在内,所有人都知道,此时来得及动用的人手,只有忠于李二陛下的这五万禁军。可是又有谁敢提议这最后的五万禁军扔下护卫京师和天子不管,去修河堤。
更何况,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会想不到此事?
实事上,此时李二陛下的沉默,众人都在猜测,天子也正在衡量得失。
是长安下辖某县的十数万百姓生死重要,还是自己安危重要。这就是此时天子的衡量和抉择。这样的抉择只有天子自己去做,外人不可有,也不敢有丝毫建议。
自古以来,不管儒家,还是墨家,甚至包括道家,在《左传》、《国语》、《管子》等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民为邦本”的思想。如《老子》又明确宣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可是真正现实中出现这样的抉择时,又有谁敢不顾天子的安危,而去维护百姓生命。即使是以直谏敢言著称,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此时不敢说出那句话。
李二陛下自己在衡量,同时也想看一下众人此时的神色表情。可惜除了楚泽身体一直站的笔直,正常抬着头,紧蹙着脸,一幅思考状。其他人无不半低着头,让人难以看清此时脸色。
“还是这小子心怀最为坦荡。”李二陛下心中低语。
“五万拱卫长安的禁军不可轻离。诸卿!还有没有什么良策,可加快筑造河堤。”李二陛下沉声问道。
高士廉看了一眼房玄龄,说道:“陛下!如今长安下辖十七个县能动用的劳力已经达到了极致,若是能够在长安城内征调十万劳役,一个月时间,应该可以将除渭南县之外,其它各处河堤加固、加高不少。”
房玄龄脸色微变,不等李二陛下说什么,便紧接着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长安城如今虽然号称百万人,但有户籍的只有五十多万,其余都是从各地来到京师做工、做生意的流动人口,先不说这些人的存在直接关系着京师繁华,就算征调劳役也于法不合,强行征调,他们完全可以离开京师。而长安城内有户籍的五十多万人,其中男丁大约占一半,也就二十五万左右,而这其中在十六岁至五十岁之间的只有十五万人左右,其中官吏占了一万多人,而这一万多官吏的家人,按照历朝规定,都是免役的,按照一个官吏家中五名免役男丁,只剩下五万人,而这五万人再除去宗亲及各官员府上家丁、护卫,所剩也就两三万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