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工作(1/2)
大学四年的最后一年,大多数学生都参加过“实习”,并且曾上交过“实习报告”。</p>
2002年是日韩世界杯年,中国队第一次跻身世界杯32强,站到世界足球最高的舞台上。神奇的米卢蒂诺维奇带领着至今为止在多个位置上都仍然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强球员的“最强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的打入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圈。中国球迷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尽管在韩国进行的三场比赛,中国队三战三败,未得一分未入一球,但却已经是中国足球曾经的巅峰。</p>
宁声涛和江泳博就在这一年毕业了,而张连城则早一年毕业,已经在首都的重要机密单位工作一年。</p>
张连城毕业时,本来有去山东的大学教书等诸多机会,可是父母再次干扰了张连城的决心。出于对首都的敬仰和对虚名的追逐,张连城放弃了其他所有机会,毅然进京成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扎推的机密单位的年轻干部,去博取也许不到3%的“成功机会”。</p>
江泳博是三人中最自由的,他并没有按照父母的理想要求回到宁坚的国企工作,他甚至都没有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尽管他的班主任或者关系好的教授曾经极力推荐,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跳海”,成为一名怀有成为创业者远大理想的打工者。</p>
就在张连城周而复始的在加班忙得吐血和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中循环时,江泳博已经走上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打工之路,到达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从长江的支流到长江,江泳博的大学和他第一份工作之间的距离大约相当于长江的三分之一长度。</p>
张连城的大学和他的第一份工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南水北调的一段距离,生于南方、学于南方,奉献于北方,也算真的“南水北调”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