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七艳比试各显神通 如是一举问鼎花魁(2/2)
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其四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
乱竹繁枝多少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其五
修竹青青乱草枯,留连西日影相扶。
短墙微露高城色,远处疏烟入画图。
其六
飘枝堕叶此烟中,残鸟啼秋声亦同。
错认桃花满青行,依稀白鹭栖丹凤。
其七
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
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其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其九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
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其十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
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其十一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
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
董小宛一口气用利落的小楷将这十一首应景的《秋闺词》誊在了纸上。她本想捡其中一首呈上去的,可择来择去,却发现每一首都不忍舍弃。这十一首《秋闺词》,首首精妙,但又挑不出其中之最,董小宛思来想去,若是单独一首,恐怕很难于各位诗词高手当中出类拔萃,于是心一横,便将这十一首统统写下,好在这十一首同属于一首《秋闺词》,长是长了些,倒也不能算作是有违‘诗词会’的规矩。只是要在这一盏茶的功夫里誊写完毕,着实让董小宛卖上了一番力气。
钱谦益等人纷纷拿起柳如是等七人的作品,细细端详,不禁大加赞赏。
吴伟业道:“这次跟着牧斋先生一同参加‘诗词会’,可真是不虚此行啊!此等佳作确实让我等大饱眼福啊!”
钱谦益也颇感惊喜,说道:“我只道湘兰的诗词在这金陵城中已称得上是‘女中之冠’了,却不料今日在此处,竟能同时得见这么多的华彩篇章,真是后生可畏啊!”
马世英一脸谄笑着说道:“哦?那不知钱先生属意于哪篇佳作呢?”
钱谦益将头转向马世英,脸上带有些许忧愁,说道:“哎,这正是我所烦扰之处,这七篇佳作各有千秋,实在难以抉择其中高低。”说着,他指着如是的词说道:“这篇《金明池?咏寒柳》,写柳,时虚时实,虚实相间;用典,巧妙睿智,谐趣横生;描景,扑捉准确,层层递进,氛围浓郁;抒情,细腻真挚,朴实无华;记事,清晰真实,坦诚自若,毫无矫揉造作之意。”
听到这,陈子龙不禁心中暗喜,这正是柳如是的大作。他虽不能尽解如是词中之意,也不能了然钱谦益的品评,但听了大意,便也知道钱谦益对柳如是的这首词评价不低。
钱谦益又指着顾媚儿的诗,说道:“这首《醉咏杨妃菊》将金秋时节‘杨妃菊’盛开之状描绘得仿佛若在眼前一般。又加以杨妃与玄宗的典故,更赋予菊花以人性的灵动翩然,读完此诗,吾便想立即归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哈哈哈......”
听了这话,马世英连忙说道:“钱先生乃是大明肱股之臣,社稷栋梁之才,而那陶翁不过一介小小的彭泽县令罢了,怎可与先生相提并论,若先生真学了他归隐田园,岂非宗庙社稷之不幸!”
钱谦益道:“马大人谬赞了!钱某都这把年纪了,现如今依旧是一介布衣,若不是当下政治清明,还有一线希望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献出这副残躯,钱某早就归隐山林了。”
这时,马世英手下的一个小官儿突然跳出来溜须拍马,他说道:“钱先生高风亮节,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若当今圣上知晓,定会对先生委以重用。”
钱谦益抬头一看,此人生的一副贼眉鼠眼,油腔滑调的嘴脸,他便从心底开始厌烦此人,不过一想到将来自己入朝为官,免不了要与这种人打交道,总不好撕破了脸,惹得众人不愉快,便压制住自己,敷衍的说道:“那便借这位大人的吉言了。不过现下还是先评出这些诗词佳作的高低才好。”
接着,钱谦益拿起陈圆圆的诗说道:“这阙《丑奴儿令》也不错,娓娓道来,绵绵抒情,只是少了些炙热的起伏,如同清粥淡茶一般,虽然别有一番滋味,却仍然略微显得有些平淡。”
其实,冒襄知道陈圆圆还有一首《转运曲?送人南归》,那阙词乃是陈圆圆为他所填,情感炽烈,酣畅淋漓。其实那阙词才算得上是陈圆圆的‘第一佳作’,只是她可能不想与自己再有任何瓜葛吧,故而没有将那阙词呈上。想到这儿,冒襄竟然心中生出些许伤感来。
钱谦益将陈圆圆的诗作放下后,又拿起了卞赛赛的《题自画小幅》,说道:“自画自怜,情真意切,只可惜太过哀婉,像是怨天尤人,又像是郁郁不得志,总而言之,读过此诗便让人觉得提不起精神来。”
紧接着,他放下了卞赛赛的诗,又拿起了寇白门的那阙《蝶恋花》,细细端详,说道:“这阙词填的倒是清丽婉约,说不尽的闺阁女儿相思情。只是相较那阙《金明池?咏寒柳》,略显矫情了些。”
钱谦益放下了《蝶恋花》,又拿起了李香君的《题女史卢允真寒江晓泛图》,这时,侯方域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之前三人的作品都被钱谦益挑出来些许瑕疵,不知他又会如何评判李香君的作品呢?
钱谦益看到李香君的作品,微微一笑说道:“此诗境界高远,波澜壮阔,好一幅墨染临川之景!果真英雄所见略同啊!”
听了这话,侯方域心中暗喜,香君果然聪慧,有倪文毅夫妇在,钱先生也必定要卖些面子。不过,他没有想到李香君其实并无此意,只是凑巧罢了。
最后,钱谦益拿起了董小宛的那篇洋洋洒洒的诗作,说道:“干净利落,句句精妙,难怪小宛不忍丢弃其中任何一首诗作,一盏茶的功夫誊了这么多字,确是难为她了。现下正值中秋佳节,这《秋闺词》也正适合大家于此时诵读。”
听了这话,陈贞慧轻轻的碰了碰冒襄,向他使了个眼色。冒襄立即领悟了,顿觉脸上添了些光彩。
看到钱谦益左右思量,摇摆不定的样子,马世英提议道:“吾等听了钱先生的品评,大致已心中有数了。但见先生左右为难,不如大家来个投票,票数高者胜。您看可好?”
钱谦益想了想,说道:“此法或许可行。”
敲定此法后,马世英立即命人端上笔墨纸砚,每个人写好后,放入托盘内。经过一番合计,最后投出的名次依次为:柳如是、董小宛、顾媚儿、李香君、陈圆圆、寇白门、卞赛赛。
而最终,经过这五场比试的品评,各位评审们一致决定:柳如是色艺双绝,当评为‘花魁’;顾媚儿样样精通,位列第二;董小宛位列第三;李香君位列第四;此为四大美人。其余三人排名不分先后,止步‘秦淮八艳’。
当最终的‘评花榜’被公布出来之时,自然难逃几家欢喜几家愁。柳如是与李香君大喜过望,被众人团团围住道贺;顾媚儿和董小宛仿佛觉得理所当然一般,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欣喜若狂;而剩下的陈圆圆、卞赛赛与寇白门则有些许失落。只是,陈圆圆含蓄内敛,没有挂在脸上;寇白门叹了口气,却也无可奈何;卞赛赛却面有愠色,颇有不甘。
柳如是再接受完大家的祝贺后,与陈子龙打了个招呼,便立即启程,马不停蹄地奔回‘前缘阁’,想将这一好消息告诉郑如英知晓。而此时的郑如英也有一个消息在等待着柳如是的归来。要知是个什么消息在等待着如是,且看下回分解。